--- 輸出相紙: 藝術微噴 雪面藝術紙
*單買相紙:3-5個工作日出貨。
*裱褙工法耗時費工,訂單需等候 2-3週,請耐心等候。
懸掛方式:
鋁框背面均有鋼索,可於牆上黏貼3M無痕掛勾(請購買5kg以上版本以策安全)即可懸掛。
- 作品名稱 / Personnage dans la nuit 星夜漫步
作品尺寸:60 x 75 cm
《星夜漫步》(拍品編號1031)是米羅在晚年繪畫的傑出佳作,展現其嫻熟遒勁的技法以及在具象與抽象藝術邊緣遊走的風格,畫中並未繪畫太多物像,這也是其創作生涯後期作品的特色。對米羅而言,人、鳥兒、星星、月亮、太陽、黑夜、黃昏可以組成最富詩意的語言。女子與鳥的組合,最早出現在1917年一批較寫實的作品中。直至一九四O年代以人、鳥和星星為主題的《星座》系列出現後,這些元素成為了其作品的主要題材。關於這些題材,米羅這樣說︰「它可以是狗,可以是女人或任何事物,我不在乎。但當我畫畫時,我的腦海浮現了女人或鳥兒,而且是非常實在的女人和鳥兒。然後我就自行發揮了。」(引述胡安・米羅和喬治・雷拉德,《Ceci est la couleur de mes rêves》,巴黎,1977年,頁128)。
《星夜漫步》的色彩與負空間平衡和諧,原畫創作於1960年,為一組五幅的抽象畫之一,白底上還標注了同年的10月27日。本作於1980年11月13日定稿;根據雅克・杜龐編纂的專題目錄及後來在作品背面所加的款識,本作題為《星夜漫步》(Personnage dans la nuit)。這幅畫展現了藝術家晚年在創作方面的成長,也反映他過去所受的種種影響。從本作可見,米羅逐步捨棄六十年代精簡抽象的構圖,回歸《星座》系列較為具象的物象形態。
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後期,米羅接觸了抽象表現主義藝術家的作品,深受他們的新技法吸引,但首先影響新一代藝術家的卻是米羅的作品,以及超現實主義藝術家所重視的自動主義創作方法,也就是強調抑制意識、自由聯想的創造力。當時不少年輕藝術家,例如塞・托姆布雷和傑克森・波拉克都視米羅為靈感來源,並創作出不羈奔放的作品。托姆布雷的精彩鉅作《荷蘭室內景》創作於1962年,白色基底上佈滿蠟筆勁疾打圈的筆觸,加上隨意點塗的色彩,顯然與本作的前一個版本十分相似,而且作品標題也與米羅在1928年創作的一個系列同名。
1920年,米羅移居巴黎,這裡是當時世界的前衛藝術之都,吸引許多藝術家停駐。米羅在巴黎與許多藝術家互通往來,經過一番雕琢磨練後,他自己亦成為了現代藝術界的重要一員。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,米羅繼續常住巴黎,成為後來一整代藝術家的指引明燈,包括北京出生的趙無極。雖然趙無極比米羅年輕二十七歲,但他們自五十年代初相識就已惺惺相惜,建立起深厚友情,他們的作品更反映出兩人相互影響的詩意和視覺語言。米羅八十五歲生日時,趙無極給這位西班牙前輩送上一張水彩畫,並致意「敬贈我們之中最年輕的胡安・米羅。」
六十年代末,米羅在馬勃洛畫廊首次見到林壽宇的作品,留下深刻印象。其後,他親自拜訪林氏的工作室,發現原來林壽宇早已對自己的作品深印在心,更在1952年買了一本由藝評人克萊門・格林伯格撰寫關於他的著作,米羅對後世藝術家的影響可見一斑。米羅非常欣賞林壽宇的藝術,更留下一句流傳至今的讚語︰「在白色的世界裡,你無人能及。」
本作濃縮了米羅的重要創作元素,各種形狀和色彩展現出悠揚的情感,至於他年輕時提出的「反繪畫」主張亦不再露出鋒芒。畫中的星星清雅利落,後來演變成極為抽象的形態,最終成為明亮白底上一片片艷麗矚目的色彩。「我很難形容自己的作品,因為它總是在幻覺出現的狀態下完成,因主觀或客觀的衝擊而出現,我是無法控制的。至於表達方式上,我愈來愈以達到最強的清晰度、力量和柔韌的侵略性為目的,展示直達靈魂深處的實在情感」(引述A. 博梅勒編,《胡安・米羅1917–1934》(展覽圖錄),龐畢度中心,巴黎,2004年,頁366)。
- 藝術家介紹 / Joan Miro 胡安·米羅
胡安‧米羅為20世紀其中一位最享負盛名的西班牙藝術家,在漫長及豐碩的創作生涯裡,他一直熱衷於演繹日常物品及發掘它們內在的詩情畫意。他畢生的抱負是將藝術與生活連繫起來,憑著他獨特的洞察力,他從日常生活中最不起眼的物品中找到具詩意的特質。
米羅筆下的星星月亮太陽,一個個抽象符號,被認為是抽象畫的經典,也是他最著名的繪畫風格,但其實米羅深受立體派、超現實主義,甚至達達主義的影響,畫風多變。他決心要將詩畫合而為一,要革新繪畫這種傳統藝術媒界,甚至曾說過:「我要刺殺繪畫!」
米羅曾與超現實畫派關係密切,這些超現實主義者態度開放,也擅用不同媒界創作,一直在嘗試融合詩畫二事,米羅曾將一首詩拆開,成為他繪畫的題目,又嘗試在畫裡表達他的詩意性,米羅的畫雖然被認為是抽象畫,但很多時候他筆下繪畫的都是符號,而從符號之中,大概可見到它是星星、月亮,或是一隻小狗/動物。比較起全抽象繪畫,它們更見到米羅深受超現實主義影響,「他曾經歷兩次世界大戰,還有一次西班牙內戰,那年代再見證特權階級統治,他是因為避難,才在鄉間居住,在沙灘裡仰望星空,啟發了他繪畫星座系列(Constellations,1940-1941)。及後他開始用星星月亮太陽來作畫,而星座系列成了他的標誌性語言。」談到他受的藝術影響,羅館長說米羅大約在三十歲到了巴黎,當年巴黎是世界最前衛的藝術中心,各個畫派百家爭鳴,他除了較受到影響的其實超現實主義,還有達達主義和立體派,「據他自言,他會從每個畫派之中學習,但他不承認自己屬於任何一個畫派。」
刺殺繪畫
米羅生前曾說過,自己「越來越重視在作品中使用的物料,為了讓觀眾作出反應前就感受到衝擊,我覺得一種豐富而有力的材料是必要的。這樣,詩意就透過塑造的媒介表現出來。」他本來使用的物料就具顛覆性了,他會使用木材、聚合纖維板、黃銅板、砂紙、瀝青等做創作,在上面刮擦、鑿孔、黏貼、拼貼,各適其式,也許對米羅有基本認識的人來說,看是次展覽,比較驚奇的是原來他有這麼深受達達主義影響,例如就在入口處展出他在1933年繪畫的油畫(此作就簡單的叫《Painting》),這畫的起源,是他喜愛收集雜誌,然後在雜誌上剪下不同的「物件」,拼貼成作品。展覽既有展出他當初的拼貼,又有展出他後來再演化成了的油畫作品。大家都知道,拼貼和現成物(Ready Made)都是達達主義的慣技,米羅只是信手拈來,作為他的習作。
米羅為何偉大
米羅為何偉大,能與畢卡索、達利比肩?他又與其餘二人有何不同?「有人稱米羅為超現實主義畫家,一般都說它創作的是抽象藝術,因為大家都很難用一個主義去定義他,他的兼容性很強,這是他跟畢卡索、達利很不同之處。提起畢卡索多想起立體主義,達利多想起超現實主義。另外,米羅也強調回歸自然,無論他身在繁華的巴黎,或在那裡,他每年都會抽出兩個月,回到加泰隆尼亞的鄉間,從自然中得到力量。」她說:「米羅好認真的對待不同媒界,跟不同年代的藝術家合作,他喜歡民間藝術,也和手工藝的師傅合作,創作度很廣泛,創作期橫跨六十年,相當難得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