$2,780

【藝術家 米羅Miro 全部海報】

Joan Miro  胡安·米羅

胡安‧米羅為20世紀其中一位最享負盛名的西班牙藝術家,在漫長及豐碩的創作生涯裡,他一直熱衷於演繹日常物品及發掘它們內在的詩情畫意。
他畢生的抱負是將藝術與生活連繫起來,憑著他獨特的洞察力,他從日常生活中最不起眼的物品中找到具詩意的特質。
.

海報尺寸:77*60 cm

 




--- 輸出相紙: 藝術微噴 雪面藝術紙

*單買相紙:3-5個工作日出貨。

*裱褙工法耗時費工,訂單需等候 2-3週,請耐心等候。

 

懸掛方式:

鋁框背面均有鋼索,可於牆上黏貼3M無痕掛勾(請購買5kg以上版本以策安全)即可懸掛。

 

- 作品名稱 / 組成 Composition

販售作品尺寸:77*60 cm

作品年代:1970


 

這幅畫作是 Joan Miró 在 1970 年創作的作品,名為《組成》。
它是用水粉和中國墨水在紙上完成的,尺寸為 18.5 x 24.2 厘米。畫作右下方有「Miró」的簽名。

這段描述提到畫作的歷史。它最初由 Fequet et Baudier 畫廊在巴黎接收,作為 Joan Miró 藝術家的捐贈品。1989 年,這幅畫作由當時的收藏家接收為禮物,成為現在的所有者。

這段文字詳細描述了 Joan Miró 的藝術觀念和他創作這幅作品的背景。
Miró描述了他對於繪畫的理解,將它比作研究水面上小石頭落下的痕跡,飛行的鳥,太陽消失到海中或山上的松樹和月桂樹中的過程。他的創作過程追求尋找靜默中隱藏的聲音,靜止中的動作,無生命中的生命,有限中的無限,虛空中的形式,以及他在匿名性中的自我。這些理念在他的作品中得到體現,以簡單而純粹的形式呈現,使用了極簡的色彩調色板,如紅色象徵日出的美麗,藍色代表天空和海洋,黃色則象徵大地。

此作品的創作過程起初是以彩色鉛筆進行初步草圖(現存於帕爾馬德馬略卡的皮拉和瓊·米羅基金會)。
在最終的構圖中,他將左側標示地平線的連續線替換為一系列小黑點。接著,Miró製作了一幅木刻作為1971年的賀卡插圖。這幅木刻原本計劃印刷350份,但由Fequet和Baudier印刷的僅有50份(D. Lelong, éd., Miró Graveur, catalogue raisonné des gravures, Paris, 1989, vol. II, p. 191, no. 550, illustrated)。

在戰後,Albert-Pierre Fequet和Marthe Baudier與出版商Aimé Maeght、Louis Broder、Gérard Cramer和Pierre Lecuire合作,負責印刷他們最美麗的書籍,為法國版畫和插圖書的「黃金時代」的發展做出了貢獻,最終促進了藝術家和工匠之間更大的共融。他們的印刷廠成為當時最受歡迎的藝術印刷廠之一,製作了許多現代畫家最美麗的書籍。


Miró與Fequet和Baudier的合作持續了三十多年,從1948年的Tristan Tzara's Parler Seul到1979年的Patrick Waldberg's La Mélodie acide,後者在1980年出版。為了紀念於1983年去世的永遠的朋友Joan Miró,Fequet和Baudier最後一次與Miró的蝕刻和木刻合作是Almario by José-Miguel Ullàn和Passage de l'Égyptienne by André Pieyre de Mandiargues。這兩本書的插圖始於藝術家的一生,由Robert和Lydie Dutrou在1985年完成並出版。

 

- 藝術家介紹 / Joan Miro  胡安·米羅

胡安‧米羅為20世紀其中一位最享負盛名的西班牙藝術家,在漫長及豐碩的創作生涯裡,他一直熱衷於演繹日常物品及發掘它們內在的詩情畫意。他畢生的抱負是將藝術與生活連繫起來,憑著他獨特的洞察力,他從日常生活中最不起眼的物品中找到具詩意的特質。

米羅筆下的星星月亮太陽,一個個抽象符號,被認為是抽象畫的經典,也是他最著名的繪畫風格,但其實米羅深受立體派、超現實主義,甚至達達主義的影響,畫風多變。他決心要將詩畫合而為一,要革新繪畫這種傳統藝術媒界,甚至曾說過:「我要刺殺繪畫!」

米羅曾與超現實畫派關係密切,這些超現實主義者態度開放,也擅用不同媒界創作,一直在嘗試融合詩畫二事,米羅曾將一首詩拆開,成為他繪畫的題目,又嘗試在畫裡表達他的詩意性,米羅的畫雖然被認為是抽象畫,但很多時候他筆下繪畫的都是符號,而從符號之中,大概可見到它是星星、月亮,或是一隻小狗/動物。比較起全抽象繪畫,它們更見到米羅深受超現實主義影響,「他曾經歷兩次世界大戰,還有一次西班牙內戰,那年代再見證特權階級統治,他是因為避難,才在鄉間居住,在沙灘裡仰望星空,啟發了他繪畫星座系列(Constellations,1940-1941)。及後他開始用星星月亮太陽來作畫,而星座系列成了他的標誌性語言。」談到他受的藝術影響,羅館長說米羅大約在三十歲到了巴黎,當年巴黎是世界最前衛的藝術中心,各個畫派百家爭鳴,他除了較受到影響的其實超現實主義,還有達達主義和立體派,「據他自言,他會從每個畫派之中學習,但他不承認自己屬於任何一個畫派。」

 

刺殺繪畫
米羅生前曾說過,自己「越來越重視在作品中使用的物料,為了讓觀眾作出反應前就感受到衝擊,我覺得一種豐富而有力的材料是必要的。這樣,詩意就透過塑造的媒介表現出來。」他本來使用的物料就具顛覆性了,他會使用木材、聚合纖維板、黃銅板、砂紙、瀝青等做創作,在上面刮擦、鑿孔、黏貼、拼貼,各適其式,也許對米羅有基本認識的人來說,看是次展覽,比較驚奇的是原來他有這麼深受達達主義影響,例如就在入口處展出他在1933年繪畫的油畫(此作就簡單的叫《Painting》),這畫的起源,是他喜愛收集雜誌,然後在雜誌上剪下不同的「物件」,拼貼成作品。展覽既有展出他當初的拼貼,又有展出他後來再演化成了的油畫作品。大家都知道,拼貼和現成物(Ready Made)都是達達主義的慣技,米羅只是信手拈來,作為他的習作。

 

米羅為何偉大

米羅為何偉大,能與畢卡索、達利比肩?他又與其餘二人有何不同?「有人稱米羅為超現實主義畫家,一般都說它創作的是抽象藝術,因為大家都很難用一個主義去定義他,他的兼容性很強,這是他跟畢卡索、達利很不同之處。提起畢卡索多想起立體主義,達利多想起超現實主義。另外,米羅也強調回歸自然,無論他身在繁華的巴黎,或在那裡,他每年都會抽出兩個月,回到加泰隆尼亞的鄉間,從自然中得到力量。」她說:「米羅好認真的對待不同媒界,跟不同年代的藝術家合作,他喜歡民間藝術,也和手工藝的師傅合作,創作度很廣泛,創作期橫跨六十年,相當難得。」

發表評論


注意 不支援 HTML 語法
點擊 「繼續」按鈕 即同意:「我保證本則針對此商品的評論,其內容是以本人的切身經歷為依據,係本人的真實評論;且本人與此商品無個人或商業關係,也無收受此商品的餽贈或金錢以撰寫這則評論。」

繼續
 請先會員登入,再進行商品評論

登入會員